上周,GPT短暂的失去了一下热度
因为戴森发了一个耳机
乍一听,以空气动力学 的戴森突然搞起自己完全不涉猎的声学设备颇有些难以理解
但是一看它还带了个空净面罩
哦那没事儿了
GPS VOL3 3C垂类篇
品类霸主戴森
是不可撼动还是摇摇欲坠?
这款叫dyson zone的产品未经面世就已饱受关注,网评从赛博时尚单品到生活必备好物两极分化,甚至有人因其640余克的重量戏称其为“戴森重”。但无论两方意见如何,有一件事是达成共识的——这个东西别的厂来做会被嘲笑,只有在戴森的品牌力加持下,它才可能变成一个新的人体穿戴产品发展方向。
可,戴森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可穿戴空净作为发展点呢?
这次我们一反常态,从戴森本身说起。
上文中提到,戴森的产品核心是“空气动力“,说白了是“吹空气”和“吸空气”。在这两个概念下,分为了三大核心产品群,分别是吸尘器,吹风机,和空气净化器。
然而这三大产品群并未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吸尘器与吹风机强劲的市场份额对比下,空净产品线像是发育不良的跛足。
这种情况,一方面和中国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有关,在IoT的概念普及下,具有可定时、可量化启动,需要低存在感的家居电器顺滑接入家庭物联系统是优先度更高的需求。空净产品在国产IoT生态下变成了小米的强势赛道,而戴森在其中只占据了不到10%的份额。
另一方面,才是戴森真正“急了”的部分。
无论是吸尘还是吹风,身为耐消品的低汰换率很难支持戴森靠复购获得稳定收益,加之国内房市近年的低迷,添新的动因也极其不足。纵观三年电商市场,三个品类均处于横盘或下跌状态,吸尘器品类去年更是重跌近半,为所有品类玩家心头都蒙上一层阴影。
这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戴森 有发言权。年销额连续两年下跌,为戴森的既有品类格局敲响了警钟。
Dyson zone问世
是病急乱投还是早有预谋
想要遏制下跌,无非两条路。弱者期待市场回暖靠着大盘捞一把,而强者则会在红海之外寻找新的蓝海赛道,挖掘新的增长机会点。
戴森是弱者吗?显然不是。一贯秉承强科技,真高端的戴森并未选择大营销大降价的方式拉回销售,而是在审慎自身情况后,将空净拆为“室内空净”“与室外空净”两条细分赛道,并额外融入了zone概念,将“净化的移动个人空间”作为整体卖点推出,顺势为自己切入声学市场进行垫步。以商业手段来讲,已经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巧妙程度。
而对声学市场的切入,任拓也不认为是戴森的心血来潮,正如干掉马车的不是更好的马车一样,zone选择耳机市场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袭击。
耳机的困境由来已久,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瓶颈都扼住了耳机的增长命脉,2022全年,耳机整体行业销额下跌近20%,业内预言,在耳机市场如此饱和的情况下,想要在此赛道上迎来可观增长,行业结构突破是 出路。
属性重构
红海中寻找蓝海的捷径
行业结构突破真有这么大的能力吗?我们举个例子。
在2022年,食品行业整体几乎进入了整体停滞期,聚焦休闲食品/点心这一类目,全年销额涨幅仅有1%,具体拆解到细分赛道,中西式糕点与冰淇淋/奶制品甚至有接近10%的跌幅。
这个时候,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在口味,形状与营销上继续卷,只是在用新品卷走既有产品的份额,对品牌市场增长没有任何帮助——一个典型的红海困局。
但是,由于22年整体市场对于健康的关注提高,部分品牌用“休闲”属性与“保健”属性结合,创造了“健康休闲食品”这一结构性突破赛道,并在整体市场萎靡的情况下,达到了20%的市场增长——红海中的蓝海也由此诞生。
3C品类更是一贯如此,当“通讯”属性与“娱乐”属性结合,手机诞生了。当“便携”属性与“性能”属性结合,平板诞生了。那么将“空气净化”属性与“声音净化”属性结合,会诞生什么?
戴森明显想要做这个突破者。
这就是在任拓看来值得大书特书的重点,戴森不仅仅是做了对细分赛道的切割,zone的推出可能是开辟全域新品类的一步。
在阿里全电商近200顶层类目中,zone不仅横跨了生活与影音,还不能被归属于智能大类下。在过往的经验中,如果该产品迅速被友商跟进证明可行,一个新的品类就会为此诞生,也许【3C数码-个人集成】会是这个新品类的名称。
这一远景能否实现,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zone的成绩。
后疫情与沙尘暴
会是戴森再度打造大爆品的契机吗?
仿佛有如神助一般,新冠、甲流的忧虑依旧存在,大范围的沙尘暴又从北席卷至南。人们对户外的呼吸防护需求与个人空间的保护欲逐级上升之时,戴森zone横空出世,高调宣布,他可能要带来下一个时代。
诚然,戴森重在当前的成熟度下更像一个探索级的产品,但是在戴森每年以10%-15%营收额对研发的投入下,成熟或许只是时日问题,谁敢说它不会是戴森的下一个G-Force,又有哪个品牌敢拍着胸脯说这不会是3C行业的新增长赛道呢?
顺便说一句,这个“不被看好”的产品,区区一周,仅某平台就已经不止五百万的销售额了。
说明:
1、本文全部数据来源于Nint任拓,取数平台包括部分电商主流平台
2、所使用类目结构分类及品牌合并规则基于Nint任拓定义分类。
3、我司与第三方平台及其权属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代理、合作、合伙、合营或任何投资、关联关系,特此声明。
4、如果您对本文内容存在异议或认为本公司及相关权利人提供的内容或服务以任何方式对您的权利造成了侵害,可通过发送邮件至:business@nint.com,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处理您的投诉,并适时给予反馈。
5、以上 终数据的定义及 终解释权归Nint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