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占据营销预算约 50% 的“内容业务流”,许多品牌在内容策略、生产、投放和归因的各个环节抱有疑惑,无法找到确定性的 ROI 。然而,内容真的是玄学吗?内容业务流的底层逻辑是给对的人、看对的内容、带对的货。平台都是在用算法标签工作的,品牌要在平台上做好业务,就要用好标签。在近期的内容电商分析报告中,Nint任拓分析了目前的消费趋势,同时详细拆解了标签科学 2.0 提效内容业务流的路径。
作为全域数字零售 AI 大数据专家,Nint任拓发现,越来越多的消费决策正在内容场中发生。美妆品类上,内容场市占率从去年的三分之一跃升至43.6%,就连原本预期表现平平的彩妆品类,内容场市占率也增长了超过10%,达到了53.1%。服饰鞋包品类的内容场市占率更是高达61.6%,其中女装更是强势增长,市占率达到了68.4%。食饮品类的内容场市占率也逼近50%。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生鲜的内容场市占率竟然高达66%。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内容场已成为生意经营的重要抓手。
随着内容场的日益壮大,内容创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攀升。行业内出现了像素级学习的现象,即直接复制其他成功内容的关键元素。但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你可以复制,你的竞争对手同样可以。在算法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只有掌握优质内容的底层方法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Nint任拓提出了标签科学方法论2.0,其核心在于将4P(产品、价格、推广、渠道)与3T(人群标签、内容标签、货品标签)结合,从而找到内容确定性。4P虽然是经典的营销理论,但仍旧是卖家思维。而在复杂多变的内容场中,以买家为立场出发的3T是以买家为思考原点的标签体系,也是连接4P与内容的关键。人群标签确保内容能够触达目标受众,货品标签确保提供符合需求的产品,而内容标签则是确保目标受众看到符合其兴趣的内容,并在其中发现所需的产品。
在标签科学方法论2.0中,3T被分为1T引领和2T协同,其中内容标签是最为重要的引领T。它包含了人设标签、痛点标签、卖点标签和场景标签四大核心。人设标签决定了受众是否愿意继续观看内容,场景标签则至关重要,因为消费者更关心产品能否解决他们的场景痛点,展现产品的卖点。
基于4P+3T的标签公式,任拓推出了内容策略新六步法:
第一步,找榜样。榜样一般是销售额高、好标签击中率高的产品。
第二步,比榜样。比较时需要核心关注的指标是:人设、痛点、卖点、场景四大标签的分布和投产比。
第三步,学标签,是以大数据为依据调整标签分布,加好的、去坏的、换优的。
第四步,定选题。大数据首先会对标签组合进行打分排序。结果出来后,AI 再根据标签组合出第一轮选题建议。
第五步,下 Brief。大多情况是分人群下或者分人设下。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选题切入点的 KOL。
第六步,复盘迭代,看内容投出去后真实的数据表现。复盘阶段重点关注的指标有:销售数据、互动率、本品及竞品的好标签击中率。复盘找到的优质标签要延用,劣质标签要淘汰,并替换注入新标签。通过竞品、行业上游去找还没用过的,但目标用户群喜欢的标签去纳入。
这一方法论的实战应用在大健康氨糖品类中得到了验证。通过对人设、卖点、痛点、场景四大标签与销售进行相关性分析,任拓发现,好标签的数量与销售额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比如氨糖品类中,通过增加宝妈、婆媳等人设标签,以及山姆、跳操等场景标签,有效提升了内容的吸引力和转化率。
由上述内容电商分析报告可见,内容标签让内容创作从玄学变成了可衡量、可研究的科学。只有找对人设标签、场景标签、痛点标签和卖点标签,确保内容能够触达对的人,展示对的内容,并带对的货,才可真正实现了品销合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