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3年,不会用标签对话算法的品牌,将失去与消费者沟通的‘语言能力’。”
——by 曹力 Caharles
2025年的消费市场,传统营销逻辑加速失效。如何在算法主导、注意力稀缺的“乱纪元”中,让品牌增长重获确定性?任拓CMO曹力与增长黑盒创始人刘方舟展开深度对话,系统性拆解“标签科学”如何为品牌绘制增长新地图。以下为对谈部分摘录:
Q1:什么是“消费替代”?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品牌如何主动应对?
曹力:
当前消费市场的替代现象可总结为三类。
平替: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已进入“螺旋升级”。以冲锋衣市场为例,4900元国际品牌→2500元国产品牌→400元白牌,每一层替代都需保留核心品质,形成“降价不降质”的竞争逻辑。
优替:解决特定痛点的产品增速远超行业。例如,主打香氛功能的洗衣液同比增长94%,本质是消费者愿为“精准满足需求”支付溢价。
青春替:品牌主动推出“降级版”产品(如手机青春版),既保留品牌价值,又降低消费门槛,让用户获得“聪明消费”的心理满足。
核心策略:品牌需主动重构价格体系,而非被动等待平台降价。关键在于找到“降价的合理理由”,例如技术迭代、场景简化或功能聚焦。
Q2:您提出“营销确定性崩塌”,这对品牌意味着什么?
曹力:
传统营销的失效源于营销环境的改变。
算法黑箱化,投放效果难以预估;
竞争窗口期缩短,新品类从蓝海到红海仅需3-6个月;
用户耐心阈值下降,使得一条内容的黄金留存时间不足3秒;
内容同质化泛滥,导致90%的内容因缺乏差异化标签被算法淹没。
对于品牌来说,“经验驱动”已经不足以面对当前的营销环境,需要转向“数据驱动”,通过标签体系重建人货场连接,在不确定性中锚定增长路径。
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标签科学”
Q3:那标签科学如何解决营销失效后“种草易、转化难”的痛点?
曹力:
标签体系的核心在于区分种草标签与转化标签,而突破种草到转化壁垒主要靠科学优化他们的组合方式。
种草标签:聚焦兴趣激发。例如,美妆内容中“熬夜急救”“素颜神器”等场景化标签,可快速吸引用户停留;
转化标签:侧重决策推动。如“30天无效退款”“同款最低价”等承诺型标签,能直接缩短购买链路。
分清了标签,就能优化它们的组合,从而提升种草到转化之前的确定性。举例母婴品类某品牌,标签组合优化使内容转化率提升2.3倍;某食品品牌单品通过“场景标签+痛点标签”组合,复购率增长67%。
Q4:您提到标签科学的另一种应用,就是解决产品从心智上游找创新点的问题,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曹力:
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心智上游”的概念,举几个例子:
性能是一种心智上游:美妆品牌可以从医美领域借鉴“抗衰技术”,推出家用美容仪;
感官是一种心智上游:零食品牌可以借鉴香水行业的“前中后调”概念,设计多层次口感产品;
具体到用标签找产品创新方向,我们结合标签科学,就能通过AI分析上游品类的高频标签,比如说上面提到的性能和前中后调概念,提炼上游品类的可迁移要素,从而实现创新上的降维打击。
Q5:我们注意到标签科学还有种对品牌当下就很重要的应用,就是提升内容产出效率,应对内容白热化竞争。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是如何实现的吗?
曹力:
对于品牌来说,可以从建立“标签科学2.0”的六步闭环。
第一步标杆分析:
拆解行业Top100内容的标签组合规律。
第二步标签对标:
识别自身内容在“人设、痛点、卖点、场景”四维度的缺口。
第三步动态优化:
每周迭代20%低效标签,补充高热标签。
第四步AI辅助创作:
输入目标标签,生成高匹配度内容脚本。
第五步创作者协同:
向KOL提供“必含标签清单”,保留创作自由度。
第六步数据复盘:
以“标签贡献度”评估内容价值,非单纯播放量。
2025年的增长之战,本质是“标签效率之战”。谁能更高效完成从“流量运营”到“标签运营”、从“经验直觉”到“数据实证”以及从“内部闭环”到“生态协同”三大跃迁,谁就能在内容营销“乱纪元”中,更快抓住确定性的风向